近日,省教育厅公布了第二批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名单,我市4所学校上榜,数居全省第一。与此同时,技能大赛、省级校企一体化合作项目、职教教学团队、职教改革立项等一系列荣誉榜单上,德州也开始频频出彩、榜上有名。“这与市委、市政府不断深化改革,大力度提升职业教育关键能力是分不开的。”德州市教育和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少先介绍说:“目前,德州已经进入了职业教育发展黄金期、成果初显期,逐步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冲刺项目建设 与区域发展同频共振
德州不断抢抓政策红利,利用财政投入、政府债券、社会资金等多种途径,持续推进办学条件改善,全力提升职业教育办学关键能力。
图片
2021年12月14日,市委书记田卫东出席了德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为代表的全市城区教育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标志着市、县两级划拨土地超5000余亩、总投资112亿元的10余个职业教育项目全面启幕,规模空前!新德州体校、德州交通职专创建专科院校项目、德州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训练馆、德州四方职专新校改建等一系列工程项目正如火如荼推进。与此同时,投资均超10亿元的陵城职专、武城职专、齐河职专新校建设陆续开工;禹城职教实训中心、宁津职专实训楼等项目已陆续投入使用。投资11.96亿元,占地527亩的德州高级师范投入使用,列入计划近10年的3所中师顺利迁至主城区办学。德州体校挂牌并办学,首期招生70人,重回山东省青少年竞技体育大家庭。此外,山东文旅厅在齐河投资8.7亿元,建设山东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填补了德州没有省属高职院校的空白。一串串闪亮的成绩单喜人耀眼.....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近两年职教的投入超过了以前多年的总和,一大批新校区和办学质量提升项目在加速推进。为此,市委、市政府还成立重点项目挂图作战指挥部,全年召开10余次会议进行调度推进。”德州市政协副主席、市教育和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隋力说。
为什么如此重视职业教育?为什么下如此大的气力发展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是与地方产业经济结合最紧密的,是地方产业升级的支撑,这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隋力介绍说,在2022年初市第十六次党代会就提出,高水平创建职教先进城市,在打造区域性职教高地上争上游。同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加快产教融合、产才融合,创建职教先进城市。
方向明确后,就要破解难点,强化执行,狠抓落实。为此,德州市财政、人社、自然资源等职能部门密切协作配合,在职业院校资金供给、公用经费、用人自主权、绩效工资管理等多个方面给予支持或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特别是在一些关键领域改革创新走在了全省前列,土地、资金等各类资源要素加快汇聚,体制机制不断优化健全。
职教服务经济,专业设置是关键。2022年德州市教育和体育局出台了《德州市统筹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实施方案》,强化市级统筹,初步形成面向市场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和契合新旧动能转换的专业布局,共打造省级品牌专业19个、省级特色化专业13个,一批骨干优质、示范、品牌专业逐渐形成,并按照“优化结构、突出重点、分批建设”的原则,首批认定20个市级示范性中职专业。通过以适应经济转型升级和劳动者就业创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优化,德州逐步实现了职业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的有效、高效、全方位对接。
聚焦关键能力 把办学力道瞄准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
“我们又一次获得了国赛一等奖!这已经是德州今年国赛获得的第4个一等奖了。”在2022年高职组光伏电子工程的设计与实施赛项颁奖现场,德州市教育和体育局职教民继科科长周涛激动地说。
图片
2022年,德州成功承办了3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赛事和4项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德州选手在国赛中获得一等奖4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2个,省赛获得一等奖4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15个。德州职业技术学院还在全省大学生运动会上获得了高职高专组金牌和总分“双第一”。德州这些国赛、省赛成绩均超往年。
图片
成绩取得与德州高度重视学生的技能提升是分不开的。省教育厅分管领导评价,德州7次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汽车类专业技能大赛,为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改革发展提供了德州样板。“大赛的承办与组织,使职业院校办学着力点清晰,并以此为导向推动职业院校人才技能培养水平的提升。”张少先介绍说,德州每年举办市中职和技工学校学生技能大赛,学校选拔、全市竞技,赛项覆盖全市职业学校主要专业,2022年德州还与聊城市合办黄流域职业院校技能联赛,进一步扩大赛事的影响力。多年承办省赛、国赛也让德州成为了我省职业院校赛事重要承办基地,国家、省、市、校四级衔接的技能人才选拔培养机制也日渐完善。
为提升学生技能水平,德州还投资1.8亿元,在主城区建设了占地面积3.6万平米的市级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围绕德州“十大产业集群”和重点专业,建设现代制造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现代控制技术等6个实训中心,成立副处级职业教育发展中心,承担学生实习实训、企业职工业务培训、“双师型”教师技能培训、大赛承办、职教高考技能考试等任务。同时,按照多层次、差别化的原则,在其他具备条件的职业院校建立了10余个分中心,实现“一主多辅”的实训体系,学生在家门口就能接触最前沿的仪器设备,有最优秀的教师指导学习实践。为了实现“产教融合”高点定位,市政府在公共实训基地引进的中北大学德州产业技术研究院已与市内30多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研发和转化技术成果50余项。德州交专还与扬杰电子公司签署半导体封装生产性实习基地合作协议,引企入校,推进产教深度融合,跨区域高端发展。
图片
在关注技能提升的同时,德州还抢抓职教高考政策改革红利,与山东省职业教育技术学会和山东省教科院采取党建促业务等方式,在职教高考政策研究、教师队伍培养培训、教改立项等领域进行攻坚,培育德州自己的骨干队伍,开展全市统一的职业教研,有效提升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职教高考备考质量。2022年,在新的职教高考政策没有普高生参考背景下,德州职教高考本科上线1800余人,占全省总计划的近10%。山东华宇工学院已累计有197名学生考取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德州市域内,为莘莘学子构建了中职、高职高专、应用本科、专业硕士人才成长全过程上升的新赛道。
加强内涵铸造 为提升职教吸引力和美誉度蓄势赋能
“规范办学是职教发展的基础工程。”周涛介绍说,2022年,德州将校风、学风建设作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按照“外树形象、内提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中职学校的现代治理能力和内涵办学水平,强化校风治理,提升教风和学风品质。围绕大思政、教育教学、校园安全、校园文化等9 项工作任务,经过学校自查、整改、抽查3个阶段,分步实施,有效提升了职业院校整体办学形象。
针对风险点比较集中的实习实训工作,德州市教育和体育局对职业学校组织开展学生实习工作的制度文件、工作流程、备案手续、档案资料进行了系统梳理,编印了《德州市中等职业学校校外实习指导手册》,对中职学校实习实施全链条、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管,全面规范学生实习管理工作。聘请第三方随机抽查部分中职学校,通报问题,督促整改,有效保障了学生切身利益。
为增加职业院校办学活力,德州还探索职业院校多种办学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办学,尝试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的建设,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倒逼职业院校深化改革,激发办学活力。德州信息工程学校成为山东省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乐陵市与中国民生教育集团采用ppp模式建设了新的职业学校。庆云县引进云天教育集团建设渤海经济发展中等专业学校。容设3所中职学校、1所技工学校的德城区创业孵化职教园区已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行。一系列办学体制的改革创新激活了德州职教发展的一池春水。
“抓管理、促改革,在逐步扩大职教办学规模的基础上,逐步提升职教发展的内涵,提升办学软实力。”周涛介绍,2022年初,德州发起组建了德州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联盟,召开了第一次全市职业学校校长座谈交流会议,逐步将办学的关注点向内涵提升聚焦。经过一年的努力,一系列教育教学成果得到了认可,特别是在山东省教育厅职业院校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德州市获得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其中《“宁津电梯学校”厂校一体混合所有制育人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获特等奖,创造了全市中职教学成果评选历年的最好成绩。
图片
“下一步,我们将以创建职教先进城市为目标,持续深化产教融合、职普融通、科教融汇,鼓励和支持县市区和职业院校先行先试,紧贴市场,主动出击,错位发展,创建品牌,不断强化职业技能大赛和实训基地建设,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培养更多适合德州产业发展和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隋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