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教育体育局以办人民群众满意教育为宗旨,聚焦破解基础教育堵点痛点问题,率先启动幼小衔接实验工作,建立起行政推动、教科研引领、家园校一体化实施机制,采取“点、线、面”幼小衔接工作法,探寻出“衔”的智慧与“接”的方法,促进幼小科学衔接,为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提供有力保障。2021年8月份,我市齐河县、禹城市被评选为山东省幼小衔接实验区;德州市市直机关幼儿园等16所幼儿园为山东省幼小衔接试点园;德州市实验小学等16所小学为山东省幼小衔接试点校。2022年7月,德城区区直机关幼儿园等6个案例获山东省幼小衔接优秀案例。
一、筑牢幼小衔接试点先行的基本“点”
自教育部出台指导意见以来,立即组织1900多所幼儿园、所有小学集中学习,并多次召开幼儿园园长、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共同参加的研讨会,制定下发了《德州市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实施方案》(德教体基字〔2021〕19号)。该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措施及任务,构建了行政推动、试点先行、幼儿园和小学主动衔接、家园校共同配合的幼小衔接推进工作思路。另外,《方案》还选定了40个市级试点园(校),根据实际情况,精心研究制定各具特色的具体工作方案,确保幼小衔接实验区建设任务有效开展,确保幼儿园和小学的双向衔接工作落到实处。
德州市以4个省市幼小衔接实验区和30组幼小衔接试点园(校)建设为契机,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先行先试、大胆实践,构建幼儿园与小学双相衔接机制。所有实验区、试点校(园)组成共同体,开展联合教研,幼儿园必须坚持儿童立场,关注幼儿发展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满足幼儿亲近自然、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做好入园准备教育。小学要坚持零起点教学,探索适合儿童的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的教学方式,做好入学适应教育。幼儿园和小学双向奔赴,扎实做好试点工作,为工作后继铺开打好样板。
二、连起幼小衔接工作的牵引“线”
为保障幼小衔接工作走稳走实,扩大幼小衔接交流规模,帮助更多幼儿园汲取和借鉴更好更新的做法,市教体局积极开展幼小科学衔接活动,遴选了30节优秀幼小衔接课题、50节优秀幼小衔接游戏活动和集体教育活动,推送了976 节优秀幼小衔接微课。这些幼小衔接微课从一日生活和游戏活动衔接、到幼小衔接课程生成,再到联合教研指导,夯实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小学零起点教学”、“禁止幼儿园小学化”三大基础工程。
三、铺开幼小衔接工作的覆盖“面”
德州市完善幼小衔接政策举措,健全幼儿园与小学深度合作机制和联合教研制度,定期开展“幼小衔接”专题教师培训,在衔接过程中,各幼儿园和小学深化了对幼小衔接工作的理解,明确了工作思路,积极探索衔接路径,真正实现双向奔赴,打通幼儿园与小学之间教学与研究壁垒。在行政推动、教研助推等多项举措实施下,各幼儿园、小学、家庭多向联动,聚力形成家园校相互支持,合力攻坚的良好局面,形成了良好的衔接教育生态,确保幼小衔接工作落地生根。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索,全市1900多所幼儿园都积极行动起来,让全市所幼儿园都拉手一所小学,扩大幼小衔接工作覆盖面。一是时间全覆盖,幼儿园从小班入园开始便将入学准备所需要的身心基本素质有机渗透于幼儿园三年保育教育的全过程,变“大班衔接”为“三年衔接”。二是内容全渗透,围绕儿童身心、社会、生活和学习四个方面,构建了“课间十分钟”等幼小衔接主题教育课程资源库,变“知识衔接”为“全面衔接”。三是生态全链接,变幼儿园“单向衔接”为家庭、学校、幼儿园、社会“协同衔接”,真正帮助儿童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