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山东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公布山东省幼小衔接实验区、试点园(校)的通知》,我市齐河县、禹城市被确定为省幼小衔接实验区;德州市直机关幼儿园、德城区直机关幼儿园等16所幼儿园为省幼小衔接试点园、德州市实验小学等16所小学为省幼小衔接试点校。8月17日,市教育和体局印发《关于公布德州市幼小衔接实验区、试点园(校)的通知》,确定宁津县、武城县为市幼小衔接实验区;德城区洪恩幼儿园等11所幼儿园为市幼小衔接试点园;德州学院附属小学等11所小学为市幼小衔接试点校。根据《德州市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实施方案》要求,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是教育系统推进“双减”工作的重要内容。2021年秋季学期开学,幼小科学衔接工作将正式启动。
《方案》要求,全市幼儿园、小学围绕“衔接什么”和“如何衔接“两个核心,促进幼儿园和小学科学衔接,缓解家长对“幼升小”的焦虑。
要抓住工作重点,科学组织实施。一是幼儿园全面开展入学准备教育。把入学准备教育目标和内容要求融入幼儿园游戏活动和一日生活,在大班下学期设立入学准备期,围绕社会交往、自我调控、规则意识、专注坚持等进入小学所需的关键素质,实施有针对性的入学准备教育,但要坚决杜绝“小学化”倾向。二是小学全面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小学主动加强与幼儿园教育的衔接,转变让儿童被动适应小学的观念做法,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坚持零起点教学,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放缓教学进度,主要采取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等方式实施,帮助儿童在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四个方面做好入学适应。三是完善家校共育机制。及时了解家长在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方面的困惑问题及意见建议,向家长宣讲科学理念和做法,引导社会和家长自觉抵制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行为,形成良好社会氛围。四是开展联合教研和培训。推动建立幼小学段互通、内容融合的联合教研制度,强化区域教研、联合教研、校本教研制度,探索科学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的方法策略,提高教师科学实施幼小衔接的能力。五是加大对校外培训和违规办学行为治理力度。严禁校外培训机构以任何名目开设幼小衔接班,严禁对3—6岁儿童开展线上培训和线下学科类培训,严禁组织幼儿参加与小学教学内容有关的考试测验。对违规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严肃查处。对办学行为严重违规、存在“小学化”的幼儿园和非“零起点”教学的小学,要追究责任。
目前,我市共有2个省级幼小衔接实验区,16所省级试点园、16所省级试点校;2个市级幼小衔接实验区,11所省级试点园、11所省级试点校。市教育和体育局将组建幼儿园和小学科学衔接实验工作专家指导组,持续加大对校外培训机构、幼儿园、小学违反教育规律行为的治理力度,力争到2022年秋季学期,全市幼儿园、小学全面推行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