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3日,德州市初中优质学校共同体论坛在夏津县成功举办。夏津县全体初中学校校长、教研员,德城区、乐陵市、宁津县、齐河县、平原县、临邑县、夏津县等县市区教研室主任,德州市第九中学、临邑县洛北中学等八所初中优质学校校长及德州市教科院初中教育研究室全体教研员、相关科室负责人参加会议。德州市教科院副院长刘军主持此次论坛,德州市教科院院长董志勇、夏津县教育和体育局局长郭长利出席论坛并讲话。
郭长利对莅临夏津的教育同仁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并将夏津县基于幼小初高一体化办学理念统筹下的“四大共同体”教育工作部署作了简要汇报。恳请市教科院及兄弟单位的同仁给予建议和支持,帮助夏津教育凝聚磅礴之力,走向恢宏的未来。
德州市教科院院长董志勇致辞。董院长充分肯定了夏津县在优质初中学校发展、优质生源培养方面的工作成效,详细解读了本次论坛开设的初衷。
董院长表示,此次论坛以“构建初中学校发展共同体,实现初中学校内涵优质发展”为引领,为大家提供思想交流、经验分享、成效展示的平台。建立部分初中优质学校共同体,拟在初级阶段形成优质初中学校教研生态体系,在教师成长、课程开设、优质学生培养、边缘生转化等方面做出突破,在中高级建设阶段实现资源跨校共享,并健全和完善活动化、项目化、制度化的运行机制,使初中教育优中更优,强中更强。教科院也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提供资金、政策和项目上的支持,缓解全市初中教育教学质量两极分化的趋势,促进全市初中教育教学质量整体优质发展,解决全市初中教育教学质量存在的“有峰无山”“洼地遍布”的突出问题。
上午,与会的八所初中优质学校校长分别发言,介绍了各自办学治校的先进经验,在“社团活动开展”“学生培优补差”“教师队伍建设”“构建智慧课堂”“课堂教学模式”“学校文化建设”“校本课程开发”“作业优化设计”“命题能力提升”“课程体系研究”“管理体系优化”等方面为构建初中优质学校发展共同体打通了关节。
下午,德州市教科院初中教育研究室主任王玉青剖析了“双减”政策下新时代德州教育工作者的迫切任务;解读了初中教育研究室关注社团活动、关注作业设计、关注命题研究的工作方针,介绍了初中教育研究室基于大数据分析开展的送课助研和优质学校共同体论坛两项重点工作,并提出了城乡学校均衡发展、民办学校转型、小初高学段衔接等研究热点问题。希望各初中优质学校积极联系市教科院,主动进行工作对接,总结、提升、分享各自的办学经验,带动全市初中教育教学质量内涵优质发展。
德州市教科院副院长刘军总结论坛并讲话,从活动感悟、个人思考和下一步工作重点三方面做了细致的交流。
刘院长高度认可此次论坛的成效,总结为“探索、打造、引领、承办”八个字。寓意以论坛为平台,探索优质初中办学经验,打造品牌名校、名校长,引领全市初中学校整体发展,积极承办可复制可推广的办学模式推介活动。希望各初中学校积极与市教科院对接,探索教育教学热点、难点问题,充分发挥论坛的平台作用。
刘院长就初中教学的现状,提出了六点思考。一是校长努力的方向。校长须提高站位,把行为内化为理念,打造学校特色。二是优化教学内容。建议学校统筹规划三年的教学任务,按照核心素养取向深入研究课标,以高中视角进行课程设置。三是回归课堂,关注“双减”背景下的“双增”,探索项目式、主题式学习。四是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围绕作业设计研究、命题研究等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五是聚焦教师专业成长,系统规划教师发展的方向、路径。有名师,名校长,才能真正成为名校。六是探索完善评价方式。特别是对于学生的评价,利用大数据帮助学生梳理薄弱点,增长点,增强教学针对性。
刘院长对市教科院的工作重点进行进一步强调,即全面推进社团建设工作、打造命题专家团队、打造深度开放的初中优质学校合作共同体、深度挖掘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助推功能等。
论坛交流结束后,与会一行赴夏津县第二实验中学和夏津县第七中学进行了实地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