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7日下午,市教科院组织第十次集体理论学习。
杨长智同志作全市高中数学高考成绩分析汇报。他从学校/学科对比、平均分对比、一本线对比、二本线对比、尖子生对比等维度,对全市高中数学一练、二练及高考成绩进行多角度分析,并将一练、二练与高考试题的匹配度进行了梳理;从学校、学科、学生层面分析成绩,呈现问题,指出对策。各项比较都用数据说话,并以柱状图形式呈现。根据数据分析,他指出良好成绩的取得需要学校、家庭、学生形成合力要努力提升教师、学生、家长的期望值,打破“上线” 要“敢想”;要加强心理干预、目标干预,让学生大气、豪气甚至是霸气,要“敢干”;要探索可行措施,合理设计复习进度、复习节奏,要“实干”;要做好“以优促优”,利用优秀资源“借力促优”,要“巧干”;五要合理分担责任,尖子生“吃得多,要得多”,学生有多优秀,老师就有多辛苦,要“多干”。
阚小鹏同志作全市高中英语高科成绩分析汇报。他从宏观角度介绍了全市高中学校的基本概况: 2021年高考,我市重点本科上线7687人,其中九所高中重点本科上线稳定在500人以上,合计6450人,占全市总上线人数83.9%。充分体现了我市优质高中发展已经形成规模,具备高质量发展或特色发展的良好基础。他从英语学科重点上线情况看全市高中学业水平过程性评价匹配度、从学科角度看拔尖人才培养的总体原则两个角度对英语学科成绩进行了分析。他结合学生学科能力蓄能、过程性评价、市级教研层面如何引导、弥补英语学科城乡教育投入和教学质量提升等问题谈了自己的思考和体会。
对教学成绩进行多维度分析,是发挥教研指导作用,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提高教学的精准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教研的关键环节。下一步市教科院将继续开展高中、初中学科成绩分析汇报,以此促进教研水平进一步提升。